本文目录一览: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真实姓名是塞缪尔·兰霍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 ),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是美国著名作家、幽默大师、小说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百万英镑》是马克·吐温的一篇有名的小说,描绘了美国的一个小办事员出海游玩,迷失方向后,幸遇救,随船来到英国伦敦。他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两个富有的兄弟给了他一张一百万镑的钞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内凭这张百万英镑的钞票能否活下去而打赌。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马克·吐温的名著《百万英镑》。这里面的幽默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了我。这本书讲了一个矿山经纪人的办事员因开游艇开的太远,迷失方向,被一艘开往伦敦的双桅帆船救起,并以作为水手来作为路费。抵达伦敦后,他仍旧身无分文。
马克吐温著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文章对“金钱就是一切”“金钱是万能的”的想法进行了讽刺,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容。 《百万英镑》是讲一个贫穷、诚实的人,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对兄弟的信,信里面送给了他一百万英镑。
马克吐温著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文章对“金钱就是一切”“金钱是万能的”的想法进行了讽刺,揭穿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面容和黑暗的统治。《百万英镑》是讲一个贫穷、诚实的人,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收到了一对兄弟的信,信里面送给了他一百万英镑。
作为幽默讽刺和美国英语大师,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马克·吐温在我国五六十年代那一种特定的气候下,是对读者介绍最多的为数有限的美国乃至西方作家之一。但也正因此,对他的分析评价往往带有过多的功利目的而不够充分全面。
1、从这个故事中我读懂了,人们把金钱看做比世上任何事物还要重,就像《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为了钱可以连亲情都不认,如果于勒一个有钱人别人都会不停地拉拢他;而相反,而他是一个穷光蛋会被社会受到无尽的欺凌。
2、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物欲过盛,金钱欲过旺,人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贪心不足,唯利是图,因而将党纪、政纪、法纪统统都不顾,多少有才之人,就是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因而走上了一条违法犯罪自我毁亡之路。
3、如今科学发展十分迅速,许多以前不可能完成的事变成了可能。在很远的地方能够通电话、有了互联网、人类实现了到月球的愿望。开着法拉利。住着大别墅的人成了人们羡慕的对象。所以在这个似乎无所不能的世界里,金钱成了最重要的东西,它能买到一切好的东西,但在我看来金钱并不是万能的。
4、时光流逝,历史变迁。在这个货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在这个金钱至上的时代,道德的底线已愈发模糊,进而导致当一系列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时,人们只是表现出当时的些许诧异,随后便是逐渐的习惯和淡忘。
5、但同时,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诚信缺失、人情冷漠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信仰出现了动摇。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信念缺失、精神颓废。
初中英语教师论文篇1 试探初中英语渗透 文化 摘要: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篇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 摘要: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 反思 ,分析其正面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英语;学习资料 1前言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充满信息化,故而英语这门语言课中所蕴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初中英语教学亦应如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应与实践相结合,初中英语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