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朱震亨的医学著作《格致余论》是一部元代医学论文集,全书共1卷,收录了42篇医论,内容广泛,包括养生、生理病理、诊断、治则和具体病证等。
2、他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从而创立了著名的滋阴学说,成为中医学上养阴派的代表人物,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等医学著作。朱丹溪将红曲的功效和红曲酒的酿造方法总结归纳于《本草衍义补遗》,并于公元1327年始创丹溪红曲酒。
3、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等。此外,流传有关丹溪之书亦很多,其中以《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最有代表性,但均非丹溪本人所著,系后人将朱氏临床经验整理而成。 朱震亨的坟墓在赤岸镇东行四公里的东朱村,面对八面青山。
吕景山,1934年出生于河南偃师,中医领域资深专家。196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本科毕业,师从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和祝谌予教授。同年,吕景山被分配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开始了他的医师生涯,后晋升为主任医师。
以下是痛风中西医诊治与调理的概要内容: 痛风基本知识 嘌呤代谢:包括嘌呤的来源、合成与分解过程。尿酸与尿酸盐:肾脏排泄尿酸的作用及影响因素。调节机制:嘌呤核苷酸合成和分解的酶系调节。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古代典籍如《金匮要略方论》和《名医别录》中的记载。
吕景山在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领域耕耘了40多年,对糖尿病、冠心病、痛风以及过敏性病症的治疗有深入研究。他的学术成果丰硕,如《施今墨对药》被翻译成日本和韩国文字出版,《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更是荣获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在中医药领域,朱建福医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同同学分会的会员,上海疼痛学会痛风科的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疼痛会的主任委员,甚至担任上海市痛风科学会的常务秘书。他的专业特长尤其在治疗痛风病方面,他的“三位一体中医平衡疗法”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对全球痛风病患者的治疗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