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理论力学解题和应试指南是一本详尽的地质构造学教材,它涵盖了多个关键章节,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地质构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首先,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构造地质学的内涵,包括构造尺度和变形场的基本概念,地壳-岩石圈的层圈式结构,以及构造解析的基本原则。此外,还概述了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2、构造地质学基础,包括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褶皱、节理和断层的解析,以及活断层的研究,通过地质图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接着,深入探讨地应力场的重要性,详细讲解天然应力场的结构、形成机制,以及它在构造应力状态、区域稳定性和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3、构造地质是物理力学与地质学理论结合的科学,学习构造地质学首先要立足宏观地质,眼界放开阔,不能局限于书中模型。之后利用物理力学方面的知识去学习各个构造地质模型和构造应力分析图件和公式。弄清其原理,再应用于宏观地质现象解释。构造地质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注重于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2、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或论文撰写过程中,为了说明某一观点、方法、事实或数据而引用的其他学者、研究机构或组织已发表的文献或资料。这些文献或资料可以为论文提供理论支持、证明论点、增加说服力,并帮助读者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背景。
3、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学位论文等学术性文件中,为表明作者的研究背景和依据,而对先前已发表的文献进行引用的部分。这些文献通常包括期刊论文、书籍、报告、会议论文等,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等过程中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它是为了向读者提供相关信息来源、支持论点、验证数据等而列出的文献清单。通过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参考文献不仅可以展示研究的延续性和学术背景,还可以让读者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来加深理解和探索。
5、“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1、嵇少丞,男,江苏省盐城市人,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研究领域涉及流变学、岩石物理、构造地质学和大陆动力学。1982年,嵇少丞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师从中国科学院地质所的张文佑院士和钟大赉院士读研究生。
2、嵇少丞出生于江苏盐城,南京大学77级本科,1982考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83年赴法国留学,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曾获法国科技部最佳博士论文奖和德国洪堡研究奖等科技奖励。
3、嵇少丞,江苏省盐城市人,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流变学、岩石物理、构造地质学和大陆动力学等。嵇汝运 嵇汝运(1918-2010),药物化学家,上海松江人。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4、嵇康,字叔夜,本姓奚,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内容既涉及前寒武纪基底和古生代地质,也涉及新构造运动和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等诸多方面,资料的翔实程度反映了挪威地调、科研和大学等机构,在区域地层划分、区域地质构造、岩石与矿物学、同位素测年、计算机3D模拟和构造时空演化研究方面的理论水平。 有关构造地质学方面展板介绍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构造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质体变形机制和演化历史的学科,是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关注的是地壳的次生构造及其成因和演化过程。构造地质学不仅研究构造作用环境的重建和反演,也探讨了不同尺度下的构造变形机制、作用过程和产物。构造地质学的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
近年来,中国构造地质学研究聚焦于区域构造、岩石形变、高温高压矿物学等领域。结合定年技术和三维反射地震技术,研究构造地质现象的演化,推进了古板块重建和构造地貌演化等领域的研究。此外,构造建模技术和现代观测技术如GPS的应用,使构造研究走向全空间、长期、实化的定量化描述和建模。
在区域构造研究领域方面,王根厚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特别是在伸展构造研究方面,通过对青藏高原等地区的伸展构造的沉积、变形以及热年代学的研究,将伸展作用分为主动伸展和被动伸展,并强调被动伸展是挤压背景下的产物。
1、年,翟裕生编著的《矿田构造与成矿》一书,全面梳理了矿田构造与成矿的关系,为矿床学家和地质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2、翟裕生等(2002)认为华北克拉通金矿床主要形成于克拉通活化阶段,其总的构造背景可概括为由挤压、碰撞作用晚期或期后向伸展构造的转变时期。金矿化是构造-花岗岩浆演化晚期的产物。
3、翟裕生 翟裕生,1930年生,河北文安人,著名矿床学与区域成矿学家。1952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毕业后分配至北京地质学院任教,1957年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曾任北京地质学院讲师、副教授、系主任,武汉地质学院教授、副院长,地质矿产部北京地质教育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