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期刊论文】门歌生涯六十载——殷光兰口述史料的挖掘与整理 摘要:门歌,流行于皖中、皖东、皖西的歌唱形式,2006年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殷光兰口述史为个案,从历史渊源、音乐特色、结缘经历、创作与传承保护等方面深入研究,挖掘门歌传承的历史细节。
《史料阅读、分析、应用能力考查的研究》(学位论文):文章基于近五年的高考全国Ⅰ卷材料分析题,研究了提高学生史料阅读、分析和应用能力的方法,提供了教学参考依据。
原始史料:这类史料包括古代遗留下来的物品,如石碑、碑刻、古代文献、手稿等,它们直接记录了历史事件。 古籍文献:这类文献包含了诸如《史记》、《资治通鉴》、《大学》、《中庸》等古代书籍,是研究历史的宝贵资料。
他的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和《季羡林散文集》等也广受欢迎。2009年7月12日,季羡林先生不幸去世。蔡德贵,1945年7月出生于山东招远,是季羡林先生生前的最后一位学术助手,现任山东大学教授,巴哈伊研究中心主任,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
蔡德贵,1945年7月出生于山东招远,是季羡林的生前最后一位学术助手,现任山东大学教授,巴哈伊研究中心主任和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他在学术领域有着深厚底蕴,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专业,1982年又在山东大学获得中国哲学硕士学位。
季羡林(1912~20011),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这句话其实既是季羡林的一本书名《季羡林口述史: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也是这本书的一个主题思想。
在季羡林先生生前的最后十个月里,他与学术助手蔡德贵先生紧密合作,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口述史工作,总计达七十五次。这些珍贵的口述记录,成为了季羡林先生留给我们的无价遗产,堪称国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1、口述史并不是象有的人所理解的那样,就是一人说,一人记。而是一种将记录、发掘和认识历史相结合的史学形式。即通过调查访问,用录音设备收集当事人或知情者的口头资料,然后与文字档案核实,整理成文字稿。
2、口述史写法如下:口述史料与其他历史文献不一样的是,前期准备工作较长,一是划定历史时期,二是确定课题。选择口述人很讲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就某一阶段、某一课题寻找亲历者,对能找到的、有表达愿望的,进行口述调查记录。
3、季羡林:有关性善性恶,中国哲学史上两大流派,儒家呢,是性善,荀子我记得大概是性恶。其实我觉得,主张性善性恶都是极端地。蔡德贵:荀子是性恶,属于儒家地。季羡林:我主张,有关性善性恶,都是极端地。这个人啊,好人坏人啊,我有点迷信,我说一下生啊,好人就是好人。
4、按事件发展顺序,将口述者的话排列起来,读者看起来像是他们自己来讲这个故事一样。中间也可以穿插一些作者的话,可以补充说明。
5、口述历史整理最重要的是真实性。第一,尽量对录音进行完整的文字转写;第二;校对口述历史文本,与文献资料相互佐证,并添加注释;第三,根据主题进行整合,但对内容不要大改。可以把受访者谈到的相同主题整合为一个体系,如经济方面的、教育方面的。
6、采访的时间、地点和所有的技术手段、问题清单,以供别人使用该口述史时作为辅助信息资料。每完成一份口述文献,其保存有三种形式:即原始录音、录像刻成光碟;对外传播录制成MP3格式;永久收藏则用音像合成的DVD技术。口述史工作者的修养:理论修养和专业修养1 理论修养口述史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价值立场和理论指导。
1、津巴多认为影响自己最大的心理学家是曾经被关进纳粹集中营的伊迪丝.伊格博士(推荐她的精彩著作——《拥抱可能》)。90岁的伊格博士后面一直坚持做受虐幸存者的临床治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