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朱忠良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胎儿期压力对后代大脑特别是海马区的影响上。他的论文发表在多个国际知名期刊上,包括:2009年,Song等人在《神经化学研究》(Neurochem Res)上发表了关于孕期压力导致后代海马区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的研究,影响因子为260。
1、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来说,臧克家是一个丰富的存在,他的文学活动长达七十余年。2002年底面世的《臧克家全集》共有12卷,近630万字。臧克家是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要一页,中国现实主义新诗的开山人之一。 臧克家以新诗名世,但是,被诗名遮掩了的散文也有很高成就。
2、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潍坊诸城人,现代诗人。
3、臧克家(1905—2004).1905年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诗歌创作的深厚基础。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开始写作新诗。1926年参加北伐。
1、年,近七旬高龄的施雅风乘飞机环绕半个地球,经南美洲的智利飞抵南极大陆,到达中国长城科学站,回国后,他写出论文《南极洲:国际科学竞技场》。2008年,在即将迎来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之际,在施雅风的努力下,促成了江苏浙江大学校友会的五四纪念活动。2009年10月1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兰州施雅风家中探望。
2、尽管遭遇了政治风暴,施雅风始终坚持科研,他的预测为国家节约了巨额资金,也确保了喀喇昆仑公路的安全。他不仅是冰川科学的先驱,更是中巴友谊的守护者。他的传奇经历,犹如喀喇昆仑公路本身,坚韧而辉煌。他的智慧和勇气,使他被誉为“冰川之父”,成为中国现代冰川科学的奠基人。
3、第九章《“文革”十年》,分析了施雅风在社会动荡时期的经历与挑战,展现了他在复杂环境下坚持科学理想与学术追求的坚韧。第十章《全国科学大会前后》,回顾了施雅风参与科学大会的活动与反响,反映了他在科学界的地位与影响。
4、兰州分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王学定分享了与施院士的交往经历,他目睹了施院士的敬业精神和严谨作风。在考察黑河水资源时,施院士详细询问数据,显示出对工作的专注。在《中国冰川目录》的鉴定会上,他能迅速采纳并实施王学定的建议,展现出雷厉风行的工作风格和包容他人的领导风范。
5、而广大高原北部仅做被动的、相应的应力调整和变形,并经过长期剥蚀曾两度达到夷平状态(施雅风等,1999),但青藏高原强烈的隆升是从上新世末开始的(6Ma),在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后达到目前高度,并产生巨大环境效应(李均吉等,1999,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