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比较研究了PRGD/FK506/NGF复合导管在大鼠外周神经再生中的效能,这一研究于2010年发表在《神经病学印度》杂志上(SCI收录)。 在生物力学领域,陈亮、黄继锋及蔡贤华对骨盆垂直不稳定性骨折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成果于2010年在《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上发表。
朱东亚近期发表的几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涉及了大脑缺血的治疗策略和相关机制。在2010年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他探讨了缺血引发的nNOS(神经一氧化氮合酶)与PSD-95相互作用的干预方法,研究号为16(12):1376-8。
年至2001年间,朱东亚转至中国药科大学,他的研究重点转向心脑血管创新药物,期间他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了近20篇学术论文。他的科研成果显著,发现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脑缺血新药,并正在进行深入的后续研究。
朱东亚,男,1956年11月生,汉族,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1990在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1991-2001年在中国药科大学工作,主要从事心脑血管创新药物研究,在国际和国内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发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脑缺血新药1个,现正进行深入研究。
NMDA受体是一种双门控通道,其激活不仅受膜电位影响,还受其他神经递质调控,如谷氨酸和甘氨酸。在突触传递中,D-Ser与NMDA受体的共定位提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功能上的互动。
王钊的研究工作在神经科学和药物作用机制等领域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其中,他在2009年的研究中探讨了ApoE4对海马神经元中NMDA受体激活对IDE降解酶影响的作用,这项成果发表在《神经科学信使》上,文章标题为";Apoe4通过激活NMDA受体减少 Hippocampal Neurons中的IDE";。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近日传来喜讯,其毕业生李楠欣博士在国际知名科学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表了重要论文,揭示了抗抑郁药物氯胺酮的神经机制。该研究由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团队完成,首次揭示了氯胺酮如何通过激活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突触内蛋白合成通路,加速神经突触形成,从而快速产生抗抑郁效果。
朱东亚近期发表的几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涉及了大脑缺血的治疗策略和相关机制。在2010年的《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他探讨了缺血引发的nNOS(神经一氧化氮合酶)与PSD-95相互作用的干预方法,研究号为16(12):1376-8。
NMDA受体信号传导的高功能可改变皮层回路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并产生类似精神分裂症症状的行为。 Kocerha等人利用NMDA受体拮抗剂地佐西平快速诱发精神分裂症样行为,检测了小鼠不同脑区miRNA的表达。 他们发现,用急性而非慢性地唑西林治疗的小鼠在pfc中的脑特异性miRNA miR-219明显减少。
甘氨酸通过兴奋性甘氨酸能NMDA受体控制负值情绪联想,这项研究借此扩展了甘氨酸的生理和行为含义。据介绍,当与其他结合甘氨酸的亚基GluN1结合时,非经典的NMDA受体亚基GluN3A和GluN3B可以产生纯被甘氨酸激活的兴奋性电导。但是,尚未在天然成人组织中鉴定出功能性GluN1 / GluN3受体。
1、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神经元电活动能够调控静息态小胶质细胞的运动,并揭示了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活动的稳态调节。这一发现为神经-免疫交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深入理解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机制。
2、导语:2018年2月8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宣布成功克隆了猴姐妹“中中”和“华华”。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令人兴奋,而且再次引发了关于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的讨论。
3、在过去的五年里,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承担了34项重要研究任务,其中包括国家科技部的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重点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的重点方向性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实验室在此期间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
4、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该研究所在神经科学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地位,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成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这个实验室集成了各个领域最优秀的研究人员,旨在解决重大的科学和社会问题。这里的成果包括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白蛋白纳米粒子等。
5、小胶质细胞生理功能2012年11月29日,Developmental Cell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杜久林研究组题为《静息态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双向功能调节》的研究论文。该工作由博士生李莹和杜旭飞在杜久林研究员的指导下共同完成。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免疫效应细胞。
1、龚启勇近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论文,涵盖了多个领域,其中包括神经影像学、精神障碍研究以及大脑功能连接性分析等。
2、至今,他已发表了超过110篇SCI论文,其中包括在中国颇具影响力的百篇国际学术论文。他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2009年,他凭借杰出的科研能力,作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代表,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年度报告》收录。